市场流通粮源减少 玉米价格能否重回高点?
- 时间:
- 浏览:95
- 来源:鼎点财经
近日,我国玉米价格呈现罕见的“大红”态势,近二十家企业提高收购价格,涨幅保持在5厘-2分之间,目前深加工最高收购价再一次逼近1.4元/斤,但东北地区企业的新粮收购价格一直在微调中,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地区,南方企业多以观望为主,随用随采为主,但部分饲料企业频频上调玉米收购价格,随着今年秋收难度增大,成本上涨,农户挺价惜售,贸易商“犹豫不决”造成市场流通粮源减少,玉米价格能否重回高点?
近日,我国价格呈现罕见的“大红”态势,近二十家企业提高收购价格,涨幅保持在5厘-2分之间,目前深加工最高收购价再一次逼近1.4元/斤,但东北地区企业的新粮收购价格一直在微调中,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地区,南方企业多以观望为主,随用随采为主,但部分饲料企业频频上调,随着今年秋收难度增大,成本上涨,农户挺价惜售,贸易商“犹豫不决”造成市场流通粮源减少,玉米价格能否重回高点?
我国随着主产区前期潮粮的陆续出售,基层种植户出粮意愿消极,看涨心态强烈,加工企业采购优质粮的需求尚强,玉米价格呈现震荡筑底的态势。北部港口集港量逐步增加,早晨集港量8000吨左右,贸易购销活跃,港口到货以优质粮为主,集装箱粮下海为主。上周日均到货量约5000吨,发运量约5万吨。南方港口月底前预测船期约25万吨,小麦与玉米价差拉大,内贸玉米需求恢复,但饲料企业消化库存为主,港口成交较为清淡。
我国基本稳定,局部继续震荡。东北部地区气温逐渐转凉,降雨和降雪天气影响了新季玉米的收成,新玉米尚未进行大批量烘干,市场仍以陈粮消耗为主,前期已收割的新粮供应逐渐增加。限电和新玉米水分过大,贸易商建库积极性不高,干燥塔采购积极性不高,深加工企业需求不足,价格继续偏弱。华北黄淮地区天气晴好,新季玉米的收割进度继续加快,前期大部分潮粮已经卖出,种植户开始晒新粮,准备储存待价上涨,优质粮源贸易商收购难度较大,担忧后期优质粮源较为紧缺,饲料企业开始采购新玉米,市场购销情况将会更加活跃,价格跌势趋缓。
根据有关部门10月公布的供需月度报告,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将2021/22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降至2.71亿吨,较9月份的预测值低85万吨,平均单产调低至每公顷6.35吨,低于上月预测的6.37吨/公顷。玉米似乎仍在减产,而近期华北、黄淮地区天气晴朗,气温急速下降,有利于新粮的储存,特别是随着华北地区前期粮源的抛售基本告一段落,市场流通粮源开始减少,贸易商的收购意愿更好,甚至出现了“抢粮”的新局面,目前不少地区的玉米轴收购价已经突破0.7元/斤,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开始大面积上涨。
猜你喜欢